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常见问题 欢迎光临中国项目工程咨询网!

详细分析我国我国农超对接模式前景趋势

日期:2021-06-18 08:49:17   来源:中国项目工程咨询网   浏览:

    与传统的流通方式相比,农超对接回避了从货物流转中赚取差价的各级批发商,农产品与超市直接对接,市场需要什么,农民就生产什么,既可避免生产的盲目性,稳定农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同时还可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通过直采可以降低流通成本20%—30%,给消费者带来实惠。

  农超对接是国外普遍采用的一种农产品生产销售模式,目前,亚太地区农产品经超市销售的比重达70%以上,美国达80%,而中国只有15%左右。采用农超对接的方式,是直接去农村合作社、基地进行采购,了解采购源头,因此,在食品安全上更有保障。另外在农超对接的过程中,产生了规模化种植和经营的农业企业,在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环节中制定了较为严格的控制标准,因此,产品品质更高。农超对接模式能够有效的使得市场、连锁超市和农户三方受益,是未来农产品营销新模式,受到国家农业部和商务部高度重视,重点扶植,发展前景可观。

  在中国,随着大型连锁超市和产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部分地区已经具备了鲜活农产品从产地直接进入超市的基本条件。开展鲜活农产品“农超对接”试点,积极探索推动鲜活农产品销售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是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

  “农超对接”在农产品流通中的占比已达15%

  截至2020年底,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超90万个,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16亿亩次。通过集中采购、机械化作业,农业生产托管节约了生产成本,同时发挥了规模经营优势,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据统计,未来5年,我国农产品电商交易额占农产品交易额的5%,涉外农产品电商交易额将占1%,农产品移动商务交易额将占2%。同时,我国农资电商、农村日用工业品电商、农村再生资源电商将得到较大发展。未来可通过推动农村各类服务互联网化,促进农村服务快速增长。

  农超对接受惠于“三农”政策。“农改超”门店有望加速扩张,成为线下门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支持,“农改超”进一步升温。中国为生鲜农产品生产大国,但以农民个体户生产为主,生产集中度十分低下,产品呈现出较高的非标准化特征。而中国生鲜消费市场庞大,终端零售商则需要品质稳定、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产品。中国生鲜农产品“小农户,大市场”的矛盾使得其需要庞大的流通环节以对生鲜农产品起到集散、分销的作用。目前农户→产地采购商(菜贩子)→销地批发商(批发市场)→零售终端的流通体系仍为中国生鲜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方式。此外,中国冷链物流建设十分落后,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层级繁多的流通环节与落后的冷链建设使得生鲜在流通环节的损耗率高居不下,亟待改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超对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模式快速发展,农产品流通模式日益多样化。目前“农超对接”在农产品流通中的占比已达15%,超过1000家连锁企业与约1.6万个农民合作社实现对接。

  农超对接模式可行性研究

  连锁零售企业面临激烈竞争,农产品是超市门店吸引消费者、增加人气的主要商品,零售企业必然要求控制农产品的采购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以增强竞争力。从产地直接采购农产品就成为超市低价格采购高质量农产品的必然选择。在这一过程中分散经营的农户增加了零售企业的交易成本,不利于“农超对接”的发展。但是随着农产品经纪人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产地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超市的直接采购成本会不断下降,

  农产品直采所占的比例也会越来越大。但是,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的流通模式在目前来看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还不能被完全替代。可以预见,未来以全国统一的信息平台为支撑,农产品流通渠道将逐渐趋于纵向扁平化,流通环节的减少是必然趋势,“农超对接”将会成为与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并行的一种新型模式。


回到顶部




北京国宇祥
上一篇:详细分析我国律师事务所行业现状数据分析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