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常见问题 欢迎光临项目工程咨询网!

详细分析我国全球储能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日期:2022-01-28 08:59:57   来源:中国项目工程咨询网   浏览:
    北上资金节后大手笔加仓储能产业链,其中比亚迪、亿纬锂能、迈为股份、阳光电源等4股获融资客、北上资金加仓金额均超亿元。梳理发现,浙江、河南、四川等地都将储能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发展储能产业链成为诸多省市2022年重头戏。部分地方政府已将储能列在其2021年或“十四五”的发展规划当中,其中一批项目已“开花结果”。

  储能主要是指电能的储存。储存的能量可以用做应急能源,也可以用于在电网负荷低的时候储能,在电网高负荷的时候输出能量,用于削峰填谷,减轻电网波动。能量有多种形式,包括辐射,化学的,重力势能,电势能,电力,高温,潜热和动力。能量储存涉及将难以储存的形式的能量转换成更便利或经济可存储的形式。

  根据储能技术能量存储原理的不同,储能技术可分为电化学储能、电磁储能以及机械储能。

  电化学储能主要是通过氧化还原化学反应进行能量的存储和释放,这类储能技术运用非常广泛,主要产品有铅酸电池、锂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钠硫电池、液流电池。

  电磁储能主要是靠建立磁场或者电场存储电能,主要产品有超导磁储能、超级电容器。

  机械储能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形式存储,主要产品有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和飞轮储能。

  全球储能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1、抽水蓄能仍占绝对优势

  在全球储能市场中,抽水蓄能的累计装机规模最大,2019年占比为92.6%;电化学储能的装机规模紧随其后,占比为5.2%;熔融盐储热装机规模占比为1.7%;压缩空气储能和飞轮储能装机规模占比均小于1%。

  2、电化学储能保持快速增长

  电化学储能是应用范围最为广泛、发展潜力最大的储能技术。所以目前全球储能技术的开发主要集中在电化学储能领域。截至2019年底,电化学储能的累计装机规模达到9520.5MW,同比增长43.7%。其中,锂离子电池的累计装机规模最大,达到了8453.9MW,占电化学总装机规模的88.8%。

  当前仅有显热储热的应用较为成熟,但是相变储热和热化学储热具有诸多优势,后两种储热方式将是未来重点研究的方向。中高温相变储热材料储热密度大,有利于设备的紧凑和微型化,但是相变材料的腐蚀性、与结构材料的兼容性、稳定性、循环使用寿命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其商业化道路需要探索。热化学储热适用的温度范围比较宽,储热密度大,理论上可以适用在中高温储热领域。但热化学储热技术工艺复杂,迄今为止,其技术成熟性尚低,需对反应速率和传热系统等关键技术进行优化设计与控制,并对其进行大量的研究投入。

  目前,中国的储能发展还是以政策驱动为主。在政策支持逐步明朗的背景下,随着产业稳定预期的基本形成,光伏企业、分布式能源企业、电力设备企业、动力电池企业、电动汽车企业等纷纷进入,开始加大力度布局,开拓储能市场,进一步探索具有盈利性的商业模式。目前,储能产业几乎遍布全国所有省份,其中新增投运规模最大的是江苏省,西藏、山西、甘肃、青海、北京、广东、上海等省份储能市场都十分活跃且各具特色。目前,储能在可再生能源并网、电网辅助服务、用户侧储能等领域的新应用模式不断涌现。新增项目中,用户侧储能一枝独秀,占到年度新增装机容量的59%。

  我国国家层面政策推动储能技术从研发示范向大规模应用发展转变。我国在储能产业的战略布局开始于2005年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指导目录》。2010年,储能行业发展首次被写进法案,《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第十四条中规定“电网企业应发展和应用智能电网、储能技术”,在此法案指引下各地开始制定储能相关政策。2011年,储能被写入“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2011-2015)》明确储能研究方向。2014年,《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首次提出利用储能去解决可再生能源的并网消纳问题。2016年,《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成为电储能技术发展的重要指导文件。2017年10月11日,我国大规模储能技术及应用发展的首个指导性政策《关于促进储能产业与技术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明确“十三五”和“十四五”时期储能发展任务。2019年6月,《2019-2020年储能行动计划》进一步推进“十三五”期间储能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同时为“十四五”期间储能由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奠定基础。

  储能应用场景极为广泛,一部分已经进入商业化。分布式和微网中的储能应用,大体与集中式可再生能源类似。但它灵活适用,可以广泛应用在工商、民用、海岛和偏远无电人口上,随着分布式发电比例不断提升,它也因之成为储能应用的热点市场。中国储能的应用场景,呈现出不均衡的发展态势。在一些场景还只有简单示范的情况下,作为用户侧储能主要部分的工商业削峰填谷,却已经率先进入商业化阶段。

  新型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新型储能电站(下文简称“储能电站”)主要是指功率等级较大、综合性能优越的非抽水蓄能储能电站,对推动能源转型、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据预计,全球储能市场容量到2030年将达到70GW。中美欧仍旧是市场激增的主力军,人口大国印度也在努力挤入市场空间。

  2021年上半年,我国新增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过10GW,同比增长超600%。2021年8月23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 3000万千瓦以上。


回到顶部




北京国宇祥
上一篇:详细分析我国国内外企业并购发展趋势分析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