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常见问题 欢迎光临项目工程咨询网!

详细分析我国信创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日期:2021-12-30 09:18:40   来源:中国项目工程咨询网   浏览:
    随着国家、行业、企业与用户共同发力,信创产业正在迅速形成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趋势,需要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支持。作为信息产业的基础,包括光存储技术在内的数据存储行业将在自有技术高速研发、应用、迭代升级的进程中,为社会经济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坚实可靠的数据底座,让技术创新为社会经济的数字化进程的强大驱动力。

  2020“信创元年”的集中爆发, 2021年信创产业逐步走向应用落地实践阶段。信创厂商一方面深耕党政信创解决方案,一方面在金融、国防军工、电信、能源、医疗、教育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陆续布局,通过产品服务升级和渠道开拓抢占政策风口和市场先机。

  2022信创市场规模分析

  报告显示,预计中国信创市场规模2022年为3052亿元,预计未来五年将保持高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为37.4%,2025年将达到8000亿元规模。

  当前企业正处于数智化转型关键时期,数智化技术正在驱动新一轮商业创新,为信创产业生态高质量发展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契机。用友作为全球领先的企业云服务与软件提供商,助力中国企业和公共组织的数智化转型走在全球前列。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作为行业龙头央企,在网络安全、集成电路、信息服务等领域具有强大实力。双方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进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持续深化新基建、网信等领域合作,积极推动企业发展。

  为落实贯彻“数字中国”建设战略、推动信创产业发展,用友积极投入信创产业生态建设,主动发起融合生态联盟专业委员会、企业数字化自主可控服务联盟、中国电子商会自主创新与安全技术委员会、企业数字化服务领导厂商联盟等信创协同联盟,以更好地完成信创的适配、协同。

  信创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是技术与产品的发展成熟,也是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完善,是操作系统底层技术和上层应用的统一与融合。

  目前信创产业、新基建谋划全面开展,IT行业国产化浪潮已然来袭,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未来,用友将携手信创伙伴持续构建繁荣的信创产业生态及安全可信的信创体系,共筑信息化强国梦,为国家带来厚积薄发的奔跑后劲。

  信创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在亿欧智库《2021信创产业应用落地供应商60强》报告中显示,我国党政信创市场空间(仅存量替代)约为3800亿元,市场空间稳定可观。信创行业市场规模在万亿级别,在内外部因素和政策的大力驱动下,未来前景乐观。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进行了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强调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牵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无疑为信创产业的发展前景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并注入了强大信心。

  2021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信创承前启后的一年。而信创云计算作为数字新基建发展的焦点之一,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新时代新趋势 信创市场有何变化?

  在信创阶段,云已经不单纯是一个技术概念,更是一种综合性的服务。当前,云服务商应当担当着类似以往集成商的角色,既要具备对行业洞察把握的能力,还要能够通过各种已验证的新技术新机构引入高质量的服务,面对行业用户“从端到端”的诉求,推动行业用户的业务升级和转型。对各种新技术的真正理解和把控,是信创产业推进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在信创产业加速发展的阶段,单纯提供 IaaS、SaaS或 PaaS等服务是不够的,迫切需要云服务商拥有纵向的深度服务能力,以及对行业客户整体信息系统横向打通的能力。

  随着行业用户个性化和多元化的需求发展,他们对大品牌的推崇有所减弱,变得更加务实,要求服务商具有长期的云计算领域经验,同时希望有更高的性价比。信创产业的培育与其他新兴产业一样,需要长期投入,所以需要更多具有强技术能力同时又有强行业理解能力的服务商。

  用户从过去“只要贵的,不要对的”,到现在越来越务实,导致以前靠品牌和价格对行业用户进行压榨的空间明显在缩小,从而为有技术、懂行业、坚持长期发展战略的公司创造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随着行业用户个性化和多元化的需求发展,他们对大品牌的推崇有所减弱,变得更加务实,要求服务商具有长期的云计算领域经验,同时希望有更高的性价比。信创产业的培育与其他新兴产业一样,需要长期投入,所以需要更多具有强技术能力同时又有强行业理解能力的服务商。

  当前信创产业发展阶段还较为初级,重点是从安全的角度进行考量,而云的根本目标还是在于通过有效的防范能力保障业务的连续性问题。在未来长达几十年的信创发展过程中,其品牌和价值的提升空间是巨大的。


回到顶部




北京国宇祥
上一篇:详细分析我国大输液行业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