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常见问题 欢迎光临中国项目工程咨询网!

详细分析我国煤化工行业现状和前景发展趋势分析

日期:2021-03-16 08:44:26   来源:中国项目工程咨询网   浏览:

    在煤化工可利用的生产技术中,炼焦是应用最早的工艺,并且至今仍然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的气化在煤化工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于生产各种气体燃料,是洁净的能源,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环境保护;煤气化生产的合成气是合成液体燃料、化工原料等多种产品的原料。煤直接液化,即煤高压加氢液化,可以生产人造石油和化学产品。在石油短缺时,煤的液化产品将替代天然石油。那么,未来煤化工市场行情如何?

  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主要包括煤的气化、液化、干馏以及焦油加工和电石乙炔化工等。煤化学加工过程。煤中有机质的化学结构,是以芳香族为主的稠环为单元核心,由桥键互相连接,并带有各种官能团的大分子结构,通过热加工和催化加工,可以使煤转化为各种燃料和化工产品。

  全球煤化工开始于18世纪后半叶,19世纪形成了完整的煤化工体系。进入20世纪,许多以农林产品为原料的有机化学品多改为以煤为原料生产,煤化工成为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石油化工发展迅速,很多化学品的生产又从以煤为原料转移到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从而削弱了煤化工在化学工业中的地位。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全球石油市场的动荡和石油价格的攀升,煤化工作为储量巨大并且可能替代石油的资源重新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煤中有机质的化学结构,是以芳香族为主的稠环为单元核心,由桥键互相连接,并带有各种官能团的大分子结构,通过热加工和催化加工,可以使煤转化为各种燃料和化工产品。

  2021煤化工市场行情和发展规模如何 煤化工行业现状和前景发展趋势分析

  近年来,国内多项煤化工技术取得突破,引领煤化工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直(间)接液化、煤气化、甲醇制烯烃、甲醇制芳烃、煤制芳烃和煤制乙醇等。当前我国煤化工部分核心技术已是国际领先,一大批装备实现了稳定的商业化运行。如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3000吨/日大型水煤浆气化炉和干粉煤气化炉,制氧量10万立方米/小时的大型空分设备,重量大约2000吨的大型加氢液化费托合成反应器、大型工艺压缩机组、适用于工艺条件苛刻的大型高差压耐磨控制阀和高温高含固煤浆泵等重大装备和控制系统的自主化率已经达到了90%左右。已建成示范项目经过一段时间的商业化运行和不断完善,工艺技术能效和环保水平均有了显著提高,如新建成的神华宁煤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吨油水耗由16吨降至6吨,部分煤化工项目还可以实现"近零排放"。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现代煤化工技术已取得全面突破,关键技术水平已居世界领先地位,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基本实现产业化,煤制芳烃工业试验取得进展,成功搭建了煤炭向石油化工产品转化的桥梁。截至2018年,中国煤制油产能800万吨,煤(甲醇)制烯烃产能1200万吨,煤制乙二醇产能约300万吨,煤制天然气产能51亿立方米,甲醇制汽油产能120万吨。截至2018年,中国已建成20套煤(甲醇)制烯烃、5套煤制油、4套煤制天然气、15套煤制乙二醇装置和8套甲醇制汽油装置。"十三五"以来,现代煤化工在新技术开发、核心装备突破、煤化工产业规模化和规划布局、产业升级示范和健康运行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拓展石化原料来源、生产清洁燃料、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煤化工行业产业链分析 主要环节的增值空间

  煤化工行业增长空间较大的环节主要是靠近产业链顶端的精细化工环节,这一环节在增值8-12倍的诱惑下,各大煤炭集团纷纷推出自己的煤化工项目,延长产业链。

  煤化工产业的大跃进是市场行为,是正常现象。煤炭产业链条不断拉长,迫使煤炭企业改变了产品结构。煤炭企业本身用煤量不断增加,无疑减少了社会供应能力。

  随着煤炭价格不断下降,将过剩的煤炭资源转换为煤化工产品,逢煤必化已经成为多家大型煤炭企业的普遍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形成全国一盘棋的煤化工格局,推动行业的体制和技术创新最为关键。因此,优化产业布局,将成为十三五期间煤化工行业发展的重点,国家将对煤化工的总量和速度进行控制。同时,制定相关的产业标准,形成一个能效、能耗、产品、检测等综合标准体系。十三五期间,煤化工必须走出一条新的路子,即突破和转型。绝不是在现有水平上的简单扩大规模,其重点包括提高能源效率、降低排放、优化终端产品以及降低成本。除了规划扩大煤化工产品的使用外,相关部门正在研究煤化工的财税扶持政策。中国的煤化工发展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十三五期间企业仍要考虑油价的波动影响、水资源的消耗、能源转换效率提升、碳排放等无法回避的问题。

  二、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大型石化园区,如上海石化区、宁波石化区、大亚湾石化区等通过构建“一体化”模式,即生产装置互联、上下游产品互供、管道互通,已具备相当的规模效应,达到了快速发展的目的。“一体化”不仅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降低了石油和石化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煤化工作为曾经与石油化工并驾齐驱的传统产业,近年来随着新型煤化工项目的不断涌现,又焕发出新的活力。煤化工一体化建设已提上日程。

  “十二五”期间,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的核心,就是推动上下游一体化。煤化工园区的“一体化”建设正呈现出良性发展趋势,逐步形成煤电、煤化工等上下游一体化产业格局。在当前煤炭企业区位优势丧失过程中,必将形成上下游一体化者“赢”的新的产业格局。

  煤电用一体化一直被视为是我国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和未来趋势,其本质是将发电和用能产业构建为一个经济主体,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从而实现煤化工循环发展和综合利用。

  新型煤化工中国的恢复并不是简单的经济周期,而是行业技术突破、示范改进和油煤比扩张共同作用带来行业生产效率提升和生产成本的下降,增强了行业竞争力,使得新型煤化工中国第一次与石化中国在同一个平台平等竞争,新型煤化工中国对石油化工中国已经由原来的示范性补充,转变为中低端石化产品的实质性国产竞争和替代,煤化工设备行业景气向上的趋势才是刚刚开始。

  2020年我国煤制油和煤制气的产能分别达到1206万吨和90亿立方米,其中煤制油低于《煤炭深加工产业示范“十三五”规划》的1300万吨/年目标。我国煤化工尤其是新型煤化工产业主要是由国有大型企业主导,以及上规模的民营企业进行,总体上,由于煤化工企业需要煤炭、水等资源,对地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从新型煤化工审批通过的新中国来看,我国煤化工的主体是国有企业。

  煤化工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产品或半产品,而后进一步加工成化工、能源产品的过程。主要包括煤的气化、液化、干馏,以及焦油加工和电石乙炔化工等。随着世界石油资源不断减少,煤化工有着广阔的前景。


回到顶部




北京国宇祥
上一篇:详细分析我国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