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常见问题 欢迎光临中国项目工程咨询网!

详细分析我国生物有机肥料推进化肥零增长行动

日期:2020-12-30 08:43:53   来源:中国项目工程咨询网   浏览: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十几年保持正增长,这离不开全国的规划统筹,也离不开技术进步。从中科院合肥研究院获悉,该院智能所离子束生物工程与绿色农业中心吴丽芳研究团队阐明了纳米硒的微生物合成机制,筛选出多种高耐受亚硒酸钠微生物菌株以及具有当前最高合成效率的微生物菌株。在此基础上,团队研制出新型纳米硒肥,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分别发表在《国际分子科学杂志》和《危害性材料学报》等刊物上。

  硒在维持机体健康和预防疾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查表明,我国成人平均硒摄入量为26.63微克/天,仅为推荐日摄入量的一半,缺硒现象普遍存在。饮食补硒是改善硒摄入不足情况的最有效方式。与无机硒和有机硒相比,纳米硒生物活性更高、毒性更低,是最安全有效的补硒方式。

  微生物还原法合成的纳米硒性质稳定,且比化学法合成的纳米硒具有更好的生物活性和保健功能。目前已发现许多微生物可将无机硒还原为纳米硒,但是,这些微生物对无机硒的耐受性普遍不高,且还原速度慢,急需筛选对无机硒耐受性更强、转化速率更快的菌株应用于纳米硒生产。

  研究人员前期通过选择性培养,分离出多株对亚硒酸钠具有强耐受性的细菌菌株。这些菌株仅需36—48小时即可将亚硒酸钠还原成为纳米硒。同时,研究团队成功筛选出对亚硒酸钠具有超强耐受性的菌株——普罗威登斯菌。该菌株具有快速的纳米硒合成能力,仅24小时即可将95%的亚硒酸钠还原生成纳米硒。

  团队还成功研制出新型纳米硒肥,在山东寿光蔬菜基地等地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新型纳米硒肥不仅可以提高作物叶片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 改善可溶性糖、糖酸比、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等营养品质指标,果实内硒含量也达到国家富硒农产品标准。

  为推动我国生物有机肥料产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12月25—26日,2020中国生物有机肥料大会在武汉举行。

  有机肥替代化肥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2020年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要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深入实施化肥减量增效行动,保持化肥使用量负增长。

  我国在《2020化肥零增长行动计划》中提出,将深入实施化肥零增长行动,并提出精准施肥、调整化肥使用结构、改进施肥方式、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有机肥替代化肥是重点措施之一,生物有机肥料在化肥零增长行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科学施肥是保证农产品安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基础,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藏粮于地的根本是土壤健康,维护土壤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有机肥替换化肥,发展生物有机肥产业,有助于保护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微生物资源有效利用,提升食品品质和农业生产质效。

  发展有机肥是形势需要也是发展的必然。有机肥替代化肥是未来方向。

  据统计,2018年,国内化肥购买消费量下降至大约5823.2万吨,较上年同比下降0.61%,化肥使用量连续三年出现负增长。

  据相关数据统计:1949年,我国粮食产量只有2264亿斤,人均粮食产量仅209公斤;1978年达到6095亿斤,人均粮食产量319公斤;2018年,我国粮食产量达13158亿斤,比1949年增长4.8倍。

  高产量的背后是:2012年,我国化肥使用量为5838.9万吨,2013年化肥使用量为5911.9万吨,2015年化肥使用量上升至6023万吨,我国化肥使用量占世界化肥使用量的35%,成为世界最大化肥使用国。

  长期过量使用化肥,不仅使土壤的肥力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了作物的品质,而且随着化学污染物在土壤中不断扩散,生态环境遭到污染,我国能源短缺问题凸显严重。

  据统计,中国每年因不合理施肥造成1000多万吨的氮素流失到农田之外,直接经济损失达300亿元。因此有机肥和新型肥料替代化肥是大势所趋。


回到顶部




北京国宇祥
上一篇:详细分析我国医用手术手套行业供需分析调研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