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探测器市场前景如何?目前随着国内的红外探测器技术发展,目前在进口一些中端产品。随着国内本土企业的兴起,目前本土化供应已经初见成效,进口的红外探测器份额越来越少,预测未来的几年,国内具备红外探测器出口的条件。
红外探测器在民用领域主要应用在安防、消防、电力、建筑、医疗、户外消费、个人视觉系统等行业,其中,电力和安防领域应用较为广泛,消防领域未来需求潜力较大。我国红外探测器军用领域主要被国有企业所垄断,随着政策不断变化,民营企业与国有科研单位合作,逐步进入军用红外探测器配套生产领域。
未来,红外探测器将向绿色、节能、高效化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绿色环保已成为国人热衷倡导的生活方式。为了更好顺应能源绿色发展的趋势,未来红外传感器的研发、生产将投入更多的力量,提升绿色、节能、高效的属性,通过其高精度测量手段,实现产业链互动,最终促进社会的绿色发展。
红外探测器行业市场前景与现状分析报告
现阶段,我国红外探测器的研究工作从单元、线列发展到红外焦平面,产品从第一代发展到第四代,带动了下游相关应用技术的不断进步,产品覆盖范围不断扩大,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红外探测器研究及生产体系。
我国红外探测器行业在核心零部件领域研发能力依然较弱,市场需求主要依靠进口,未来核心技术突破仍是行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从我国红外探测器市场的发展来看,全球热成像和热探测器市场占有率达到43%,大幅提升了28%。
全球热成像和热探测器市场规模为174.99亿美元,并且将以8%的CAGR(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028年该市场价值可达约277亿美元。
中国红外探测器占全球市场比例约在43%。按此计算,2022年,中国的红外探测器市场规模为75.25亿美元左右。
国内民用红外热成像市场规模达到29.2亿美元,军用红外热成像市场规模46.05亿美元,红外热成像市场依旧由军用主导。
我国红外探测器相关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先进企业技术水平不断进步,在产品性能上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且性价比更高,因此其市场份额占比不断提升,逐步实现了进口替代。
红外探测器市场有几个主要参与者,如Teledyne FLIR、Lynred、高德红外和大立科技等。前五名的市场份额达到59.17%。全球巨头制造商主要分布在美国、欧洲、以色列、中国等,在该领域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对于已经进入的厂商,需要不断提高技术门槛,阻止更多的企业进入;通过降本降价,快速占领市场,开拓增量客户市场,建立市场份额优势;塑造品牌形象,为进入消费品市场奠定优势。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更大的市场资本份额。红外探测器的灵敏度和可靠性是相互影响的。合理选择红外探测器的探测灵敏度和采用不同的抗外界干扰的措施,可以提高红外探测器性能。采用不同的抗干扰措施,决定了红外探测器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性能。了解各种红外探测器的性能和特点,根据不同使用环境,合理配置不同的红外探测器是防盗报警系统的关键环节。
红外探测器要求具有防拆动、防破坏功能。当红外探测器受到破坏、人为将其传输线短路或断路,以及非法试图打开其防护罩时,均应能产生报警信号输出;另外红外探测器还应具有一定的抗干扰措施,以防止各种误报现象的发生,例如:防宠物和小动物骚扰、抗因环境条件变化而产生的误报干扰等。
在民用领域,我国从事红外探测器研发生产的企业数量较多,大部分企业研发实力较弱,品牌影响力较小,不具备核心竞争力。
红外探测器产品市场结构分为两部分来介绍:
1、军用方面:
由于军用红外产品具有高度军事敏感性,国际军用红外市场呈现出以国家为主体的垄断竞争形态。大多数 军品红外探测器主要提供给本国军方,对外出口不是由市场决定,而是由国家的政治、军事政策决定。军用红外探测器以制冷型红外探测器为主,不同供应商的产品技术路线与适用性具有较大的差异,所以不同国家的军品红外热像仪企业一般不产生直接市场竞争。
2、民用方面
从我国红外探测器市场的发展来看,2021年全球热成像和热探测器市场占有率达到44%,较2020年大幅提升了29%。我国红外探测器民用方面的应用领域和应用场景逐步增多,开始走入国际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
可以“看见”温度的红外产品,正快速从小众走向大众。而在炙手可热的红外热成像市场中,中国红外企业凭借核心技术,正在快速崛起。红外探测器可以分为制冷型光子探测器和非制冷型热探测器两种类型。制冷型光子探测器探测率高,但需要制冷到液氦温度工作,价格昂贵,主要用于重要军事领域。
目前国际上仅美国、法国、以色列、中国等少数国家掌握非制冷红外芯片设计技术,国外主要供应商对我国存在一定的出口限制。由于红外产品的特殊敏感性,特种装备类产品往往以国家为单位实施产品和技术垄断,尤其各技术领先国对特种装备类红外热像产品和技术高度保密,导致不同国家的红外产品企业之间在防务领域一般不会产生直接的市场竞争。